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1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平等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并存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债权;
2. 数个债权人之间的效力一律平等,不因成立的先后、数量多寡以及发生的原因的不同而有效力上的优劣之分;
3. 对同一债务人的数个债权,只要已到清偿期,对债务人的一般责任财产都有平等的受偿权。债权人先为强制执行者先受清偿,其他债权人纵其发生在前,亦仅能就剩余财产满足之。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平等原则在破产法律制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是要实现公平地清偿每一个人的债权,因此全体债权人被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债权人平等原则的理由可以从民法上的平等原则来解释。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法上的平等原则既是我国《宪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作为民事社会生活基础而存在的商品经济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
根据这一原则,进入民事领域的民事主体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彼此互不隶属、依从,并且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受同等的法律保护。债权平等原则可以认为是民法上平等原则在债法领域的具体落实,但其更强调的是对同一标的物或者同一债务人的数个债权人的地位平等,而不仅仅着眼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
破产债权是指针对破产人,并原则上基于破产宣告而发生的一种财产上的请求权。经过债权人申报债权并得到查实后,可以通过破产程序得到满足,从破产财产中得到清偿。
破产债权与破产费用请求权、取回权以及有担保的债权人行使的别除权有所区别。
破产债权的确认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定债权是否成立;
2. 确定债权数额;
3. 判断债权是否有财产担保;
4. 判断债权是否具有别除权。
破产程序的目的是将破产财产按比例分配给所有的破产债权人。为了便于计算,破产企业的财产一般要变价为金钱。各类破产债权也应该统一换算成金钱债权。
根据法律规定,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参加破产债权的受偿。这包括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有财产担保而未能受优先清偿的债权、附条件的债权以及附期限的债权等。
对于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不论该债权是否已到期、是否附条件、是否表现为确定价值的债权、是否由第三人为保证,也不论该债权发生的原因,均应列为破产债权。
对于有财产担保而未能受优先受偿的债权,可以不通过破产程序受优先清偿。但是如果该债权因种种原因未能优先受偿,那么对在该债权无异于无财产担保的债权,视为破产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