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3-02
根据现行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程序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法人。然而,民事诉讼法中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非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法人。虽然这两部法律都适用于企业法人,但由于适用的法律不同,导致了立法体系的混乱、规则不明确、相互不协调等问题。
新破产法草案曾经采用一般破产主义的原则,规定破产程序适用于所有企业、其他组织和自然人。然而,在正式通过时,相关规定被删除,仍然基本采用商法人破产主义,规定该法适用范围为企业法人。尽管立法并没有扩大原有破产制度的实际调整范围,但是将两部法律的规定统一起来,解决了法律体系与适用范围之间的矛盾,使破产程序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
为了解决其他非法人型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破产无法可依的问题,新破产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其他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以外的组织的清算,属于破产清算的,参照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根据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第92条的规定,合伙企业的破产应当参照适用新破产法规定的程序。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5条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破产问题可以参照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
对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具有经营性质的组织,如果符合合伙或公司制形式设立,可以按照破产法第二条和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进行破产。
目前,民办学校、医疗机构等事业性质机构的破产问题尚未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中进行规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进行破产清算。
个人独资企业的破产清算问题需要对独资企业法进行修改,方可参照适用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破产清算。
尽管自然人不属于新破产法的调整范围,但在实践中,由于自然人丧失清偿能力而破产的情况经常发生,迫切需要立法进行调整。此外,由于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合伙人或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的破产往往涉及到合伙人或出资人的连带破产,因此更需要立法进行协调解决。因此,对自然人适用的破产立法也应尽快制定,以填补法律调整的空白,更好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