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发票中间人有罪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管理法律知识

虚开发票中间人有罪吗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5-01-18

 
92319
虚开增值税发票是指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开具增值税发票,用于骗取补贴或者逃避税务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虚开增值税发票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而虚开增值税发票通常有中间人的,那么虚开发票中间人有罪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虚开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中间人在案件中扮演信息撮合的角色,但他们也要承担刑事责任,被认定为案件中的责任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中间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单位犯本罪的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以外的其他发票,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单位犯前款罪的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虚开发票中间人存在的问题

在虚开发票案件中,存在一些需要厘清的问题:

1.开票方与受票方的认定

如果开票方已被认定为虚开发票,受票方不一定也是虚开。如果受票方存在真实交易,并且没有“让他人为自己”、“为自己”的主观故意,就不能认定受票方有虚开行为,而是被动接受虚开发票。被动接受虚开发票也存在善意和恶意之分。如果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就应归于善意取得。如果有证据表明购货方明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虽然取得的发票不属于虚开行为,但仍属于违法行为,应进行处罚或定性偷税处罚。

2.受票方与开票方的认定

如果受票方已被认定为接受虚开发票,开票方不一定是虚开。如果受票方已被认定为接受虚开发票,而开票方存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并且除销售对象外,其他发票要素与实际交易要素一致,并且开票方对不一致的情况没有“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故意,就不能认定开票方是虚开发票。在某些虚开案件中,中间人以虚开发票受票人的名义向销售方采购货物,但获取提货单后交给真实的购货人提货。在这种虚开行为下,销售方并不能得知实际购货人并非受票方,不存在“为他人”虚开的主观故意,因此不能认定销售方虚开。除非有证据表明开票方相关人员具有“明知”或“放纵”的主观故意,才可认定开票方相关人员涉嫌虚开违法。

虚开发票的对外开票问题

对于存在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的纳税人,如果其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以下情形,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开票单位对外虚开不能仅以其接受发票是虚开的作为充分条件。在当前的虚开案件中,对于走逃企业由于未能获取账册、凭证,通过提取其认证的进项发票以及申报的销项发票明细数据,并且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调查后,可能发现其开票的商品并无对应品名的进项发票。然而,仅凭这一证据不能定性其为虚开。因为开票方存在购进开具发票上列名的货物未取进项发票的可能。

延伸阅读
  1.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
  2. 倒卖增值税发票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3. 单位让员工和第三方签合同违法吗
  4. 单位满足哪些条件会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罪
  5.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法定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票据法其它知识热门知识

  1. 付款请求权与追索权的区别
  2.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单位或个体工商户投资行为的规定
  3.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4. 关于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5. 票据立法体例的基本问题
  6. 如何挂失遗失的支票
  7. 有效措施之一:开户银行挂失止付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