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1-09

 
90465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解释

第一条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于以下情形,视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1.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以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2. 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的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3. 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以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无法提供证明的,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 拖欠工资争议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的情况下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工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则除外。

第三条 劳动报酬争议

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人民法院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第四条 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争议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五条 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其他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如果涉及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工伤保险待遇争议

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七条 非劳动争议范围

以下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1. 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 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 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 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第八条 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医疗费用的裁决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裁决中的给付义务,劳动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个体工商户劳动争议

劳动者与起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情况。

第十条 劳动力派遣合同争议

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以派遣单位为被告;如果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第十一条 同一裁决的双方起诉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继续审理。

第十二条 申请仲裁期间的中止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第十三条 申请仲裁期间的中断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1. 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2. 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3.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第十四条 财产保全措施

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经济确有困难,或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逃匿可能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劳动者提供担保的义务,并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第十五条 财产保全裁定的告知

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六条 内部规章制度与合同约定的适用

如果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约束力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据。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第十八条 解释的适用时间和审理案件

本解释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布的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司法解释以本解释的规定为准。

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不得适用本解释的规定进行再审。

延伸阅读
  1. 网络著作权侵权权利纠纷管辖问题
  2. 儿童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3. 专门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
  4. 眼睛工伤鉴定的真实性及相关法律问题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集体合同的效力
  4.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5. 房屋相邻关系
  6.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