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07
民事纠纷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民事关系发生的争议。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
协商是指当事人通过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的方式。这种方式快捷简便、心平气和,但应以书面方式记载协商内容,以便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
调解是指当事人寻求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的方式。当争议各方失去对话基础时,寻求第三方调解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仲裁是指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诉讼是指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除了民事案件,还有一些案件不属于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包括:
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为生产、经营、建房而向职工集资引发的纠纷案件,以及未经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乱集资活动而引发的纠纷案件。
指以“买卖”形式进行的非法传销活动而引起的纠纷案件。
指因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决定、体制变动而引起的房地产纠纷案件。
指因企业改制或者企业效益不好等原因出现的企业整体拖欠职工工资而引发的纠纷案件,以及因劳动制度改革而出现的职工下岗纠纷案件。
指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进行企业国有资产调整、计划划转过程中的纠纷案件,以及因企业改制过程中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或者因企业改制而引起的职工安置纠纷案件等。
指村民因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问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纠纷案件,但是直接支付给个人,未经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发生的纠纷案件除外。
指政府部门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以民事侵权诉讼的案件。
指地方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化政策及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大规模解除农业承包合同而发生的纠纷案件。
指在合作化时期入社而参加裁缝社、铁器社、理发店、马车队等小集体经济组织的职工要求分割该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财产而发生的纠纷案件。
指以“两会一部”为债务人的纠纷案件,以及“两会一部”与农户间的纠纷案件。
指当事人申请破产但提交的申请企业破产材料不齐备,职工安置不落实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