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伤保险赔偿是用人单位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保险机构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用人单位不负责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在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下,应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而不能直接向用人单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只要该单位依法应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也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人身权利遭到非法侵害,导致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损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财产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具有填补、抚慰、惩罚的功能。由于工伤保险待遇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法律性质和功能不同,对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损害赔偿金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自然人因以下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近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以下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在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条款时,应以公民的人身权益遭受侵犯为前提条件,还应严格依法认定侵权行为是否“致人精神损害”以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综合考虑受害人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受损情况,精神受损情况,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关系、社会评价受影响情况,并考量社会伦理道德、日常生活经验等因素,依法认定侵权行为是否致人精神损害以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死亡、残疾(含精神残疾)或所受伤害经有合法资质的机构鉴定为重伤或诊断、鉴定为严重精神障碍的,应认定侵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并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