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1-27
合同仲裁中的举证责任与民事诉讼制度有所不同。根据仲裁法规定,双方当事人需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与之不同的是,《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这意味着,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当事人虽然无法举证,但不负举证责任。第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第二种情况是,法院认为需要自行收集的证据,例如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有义务“应当”调查收集证据。如果当事人在这些情况下无法举证,也不承担败诉后果。因此,对于大多数案件的当事人来说,他们应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可能会面临败诉的后果。然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除外。
根据《仲裁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这是一项义务,如果无法提供证据,仲裁庭将无法作出裁决,不履行仲裁义务的人应承担败诉后果。该条第2款规定:“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
根据《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29条的规定:
(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二)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逾期提交的,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
(三)当事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者虽提交证据但无法证明其主张的,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根据第30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且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的,应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根据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以下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 要求赔偿身体伤害的;
2.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
3.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此外,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都会中断诉讼时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