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28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如果在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而人民法院受理了起诉,那么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了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除非仲裁协议无效。如果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那么视为放弃了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根据《仲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仲裁协议没有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做出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那么仲裁协议就是无效的。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它是申请仲裁的必备材料。
仲裁协议作为整个仲裁活动的前提和基本依据,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仲裁协议只能由具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或其合格的代理人订立。如果有关当事人在仲裁程序开始时提出证据,证明他不是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当事人,或订立时没有权利能力或行为能力,那么仲裁协议就是无效的,对双方都没有法律约束力。
2.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排除法院管辖的法律依据。一旦仲裁协议签订,就成为仲裁委员会受理合同争议的凭据。同时,在申请法院执行时,仲裁协议也作为撤销裁决或强制执行的依据。
3. 仲裁协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仲裁条款写入合同,那么它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条款的无效并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如果双方当事人签订了独立的仲裁协议,那么它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合同。仲裁协议与所指的合同本身受不同的法律、法规调整,前者是程序性合同,后者是实体性合同,是两个不同的合同。
1. 从书面仲裁协议的存在形式来看,仲裁协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书和其他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
(1) 仲裁条款: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将今后可能因该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这种仲裁协议的特点是当事人约定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并且是在合同中用一个条款来约定。仲裁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例如,在购销合同中,除了规定货物的价款、数量、交货时间、地点等内容外,还规定了因履行合同引起争议提交仲裁解决,这个规定就是仲裁条款。
(2) 仲裁协议书: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致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单独协议。这种仲裁协议的特点是它是单独的仲裁协议,是在合同中没有规定仲裁条款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为了专门约定仲裁内容而单独订立的协议。当事人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订立仲裁协议书。例如,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争议的解决方式,他们可以事后订立一个仲裁协议书,约定有关仲裁事宜。
(3) 其他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在民事经活动中,当事人除了订立合同之外,还可能在相互之间有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或其他书面材料的往来。如果这些往来文件中包含双方当事人同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内容,那么这些文件就构成了仲裁协议。这种类型的仲裁协议与前两种类型的仲裁协议不同之处在于,仲裁的意思表示不集中表现于某个法律文件中,而往往分散在当事人之间多次往来的不同文件中。例如,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建议,希望订立仲裁协议的事宜,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愿意接受该建议,必须将接受仲裁协议的意向传达给对方当事人,通过这种往来,仲裁协议才能成立。随着通讯方式的快速发展,这种形式的仲裁协议也越来越常见。
2. 从仲裁协议订立的时间来看,仲裁协议可分为两种:争议发生前达成的仲裁协议和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
一般来说,当事人应尽可能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仲裁协议。因为争议发生后,由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明显,争议双方往往不容易达成仲裁协议。其次,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仲裁条款这种形式。因为仲裁条款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它是当事人事先设定的,可以避免以后双方就仲裁的问题发生争议。此外,这种形式省时、简便,当事人只需在合同中做出约定,避免了事后再专门约定仲裁条款的麻烦。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