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31
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请求必须明确、具体、完整。如果仲裁请求不符合这些要求,未提出的诉讼请求将不会被审理或得不到支持。此外,诉讼请求应当适当,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如果扩大的诉讼请求不符合要求,将不会得到支持,并且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仲裁机构在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和双方主体资格时发现问题,将提醒申请人慎重考虑。如果申请人坚持立案,但出现了前述问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仲裁机构在受理申请时只负责形式审查。如果在实体审理过程中发现仲裁协议的效力或双方主体资格存在瑕疵,当事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仲裁请求的增加或变更应当在仲裁机构许可或指定的期限内进行,逾期可能不被受理。
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应当在诉讼时效内提出。一般来说,诉讼时效为2年,特殊情况下为1年。如果被申请人在仲裁后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请求事项已超过诉讼时效,而申请人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请求事项未超过诉讼时效,仲裁请求将不会得到支持。
如果授权他人代理仲裁,授权委托书中必须特别注明代理人的权限,包括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请求等事项。如果未注明上述权限,代理人就此发表的意见将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仲裁规则的规定,申请人应当预交仲裁费用。如果申请人不按规定预交仲裁费用,或提出缓交、减交、免交仲裁费用的申请未获批准仍不交纳仲裁费用,仲裁机构将自动撤回申请。
为了防止因对方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裁决无法执行,当事人可以在申请仲裁时请法院对被告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或其他方式。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按规定交纳保全费用并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的申请财产保全存在错误,将需要赔偿被申请人因此受到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