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29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是需要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是可以申请先予执行的。那么,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
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为诉讼当事人。
先予执行的概念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根据权利人的申请,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等措施的制度。
申请先予执行的程序
先予执行的申请由权利人向被诉人民法院以书面形式提出,人民法院不能在没有权利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主动采取措施。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人需要提供担保,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申请将被驳回。
先予执行的条件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人是否因生活或生产急需要求立即实现相关权利,只有申请人自己最清楚。因此,先予执行的要求应由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不能主动依职权裁定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
- 被申请人有履行的能力。只有被申请人具备履行的能力,申请人的申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法院作出的先予执行的裁定才有实际意义。
-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设立担保条件是为了加重申请人的责任,防止其滥用申请权,造成先予执行错误。对于一般先予执行的资金或其他财产数额不是很大的民事纠纷案件,如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申请人往往比较困难,可不责令担保。而对于经济合同纠纷,先予执行的财产一般是较大数额的款项、大宗货物或生产中急需的关键设备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而随时变化,如果先予执行错误,会给义务人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人民法院在权利人申请先予执行时,应要求其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