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举证被强迫辞职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03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要全面履行合同,而用人单位是不能强迫劳动者离职的,强迫劳动者离职,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怎样举证被强迫辞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证明被迫辞职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承担强迫辞职的举证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当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时,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劳动者无需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证据,将承担败诉的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由于用人单位作出的决定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
如何判断是否被迫辞职
一、当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劳动者单方面辞职即被迫辞职当用人单位存在以下过错情形之一,导致劳动者行使单方即时解除权而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认定劳动者是被迫辞职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2.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3.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5.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6.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7.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8.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9.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10.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二、当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非劳动者过错时,劳动者被迫辞职当用人单位因以下非劳动者过错的原因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认定劳动者是被迫辞职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4. 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三、当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且用人单位续订条件低于原合同条件时,劳动者自行辞职即被迫辞职当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续订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各项劳动条件低于原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件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可以认定劳动者是被迫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