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平等对抗、中立裁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程序:平等对抗、中立裁判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9-26

 
386021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问题

1. 公诉案件审查

一审法院收到公诉案件后,应由院长或庭长指定审判员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只要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以及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应决定开庭审判。然而,证据是否可靠并非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必要条件。

2.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1) 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由院长或庭长指定,不属于合议庭组成人员。

(2) 在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 在开庭前3日通知人民检察院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4) 传唤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最迟在开庭前3日送达。

(5) 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必要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

(6) 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前3日先期公开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7) 有关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16岁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 法庭审判

(1) 开庭。审判长应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是否公开审判,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名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告知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等。

(2) 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控辩双方通过各自举证、发表意见来揭露案件真实情况的过程。具体程序包括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陈述,讯问、发问被告人,核实证据等。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法庭应当对上述申请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3) 法庭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辨论。

(4) 被告人最后陈述。被告人陈述自己对案件的意见或表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法庭审判的必经程序。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剥夺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权利。法庭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5) 评议和宣判。合议庭根据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对案件如何处理并作出处理决定。合议庭评议秘密进行,根据情况作出有罪判决、无罪判决或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

评议结束后即可当庭宣判。当庭宣告判决,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4. 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

请参见“比较速记”中的相关规定。

5. 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6. 第一审程序的法律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纠正意见。”

延伸阅读
  1. 提审和指令再审的裁定
  2. 刑事诉讼程序及相关规定
  3. 法院宣判通知家属的法律规定
  4. 受害人是否可以请求重新审理案件
  5. 刑事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的详细流程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
  2. 刑事裁定的定义和作用
  3. 人民法院对起诉书副本的送达
  4. 审判期间精神病患者是否可被强制医疗
  5. 传唤程序及要求
  6. 刑事诉讼程序:平等对抗、中立裁判
  7. 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