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2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纠纷案件中,可以作为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人:
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是指在拆迁过程中,房屋的合法所有者。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被征收营业性房屋的承租人是指在拆迁过程中,租赁该房屋用于经营活动的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订立补偿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未经登记的建筑的实际所有人是指在拆迁过程中,对于未进行合法登记的建筑物,实际占有并享有该建筑物的权益的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公告。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被征收营业性房屋的承租人以及未经登记的建筑的实际所有人都可以作为拆迁案中的行政诉讼原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