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08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是为了实现债权的合法权益。在进行拍卖之前,法院需要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将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向法院请求复议,并要求评估机构进行复议。
在评估价格完成后,法院可以组织执行双方当事人协商,按照评估价格将被执行人的财产抵债给申请执行人。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作出强制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决定。如果被执行人要求自己变卖财产,法院可以准许,但需要监督其按照合理价格在指定期限内进行变卖,并控制变卖的价款。法院应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信誉程度,依职权做出决定。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的情况较少见,法院只是拟定可以准许,而非必须准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后,法院在收到款项后才能解除查封,确保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拍卖机构的选定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对于拍卖上市公司的股份,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法院不应依职权选定拍卖机构。对于其他财产的拍卖,首先应采取当事人主义,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再依职权选定拍卖机构。确定拍卖机构后,法院与拍卖机构进行协商,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委托拍卖合同必须是书面的,应明确拍卖的标的、拍卖佣金、拍卖价款的支付等必要条款。
拍卖机构接受法院委托后,将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进行拍卖公告和拍卖展示。对于拍卖方案和拍卖公告等重大事项,拍卖机构应征求法院的意见,并得到法院的同意和配合。
在拍卖会召开之前,法院应以评估价格为基础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告知拍卖机构。拍卖保留价应等于或低于评估价,不能超出评估价。拍卖保留价是拍卖成交的最低价限制,拍卖的最高应价必须低于保留价,否则不得成交。如果第一次拍卖无人竞买,法院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再次拍卖的保留价。
在举行拍卖会时,法院通常会派员到场监拍,并将拍卖情况记录在笔录中。拍卖机构也可以邀请公证员到场进行公证。如果拍卖成交,拍卖机构将与买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并即时完成款物交付,或按合同约定分期付款。如果买受人选择分期付款,需要得到法院的同意。
法院应依法审查拍卖结果。如果审查发现拍卖机构与竞买人之间或者竞买人相互之间恶意串通,给他人造成损害,将裁定拍卖无效。如果审查未发现上述情况,法院应确认拍卖结果。确认拍卖结果后,法院应配合拍卖机构将拍卖标的交付给买受人。如果拍卖的标的是动产,拍卖机构直接交付给买受人;如果是不动产或特定动产,法院负责将拍卖标的占有人清除,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