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3-04
行政强制执行是一种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采取措施以强制其履行法律义务的程序。以下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时限:
当发现被申请执行人未履行法律义务或执行情况消失时,可以启动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在启动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之前,需要制作《行政强制执行审批表》,详细记录需要执行的事项。
对被申请执行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审核和审批。如果事实与证据成立,将予以采纳。
根据审核和审批结果,制作并送达《行政强制执行告知书》给被申请执行人,告知其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
(1) 当被申请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觉履行义务或执行情况消失时,可以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
(2) 对被申请执行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记录和复核,如果事实与证据成立,将予以采纳。
如果被申请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行政强制执行告知书》载明的义务,将制作并送达《行政强制执行书》,并直接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在执行完毕后,由当事人或见证人、代履行人签署《行政强制现场笔录》。
制作结案报告,详细记录调查、决定和实施情况。
将相关文书、材料以及结案报告立卷归档。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的时限如下:
一般情况下,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在生效判决后的6个月内结束,但中止执行的期间需要扣除。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限,需要获得本院院长的批准。
在判决生效后的两年内,您可以随时申请强制执行。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将没有时限限制。法院会采取多种方法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以及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手段。
冻结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如果需要继续冻结,应在冻结到期前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办理冻结手续。如果逾期未办理,将视为自动解除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