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的程序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的程序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26

 
85159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纠纷会通过劳动仲裁进行解决,在劳动仲裁出了裁决结果之后,企业却不按照裁决的结果来履行好相应的职责,劳动者这时候就可以去申请强制执行。那么,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的程序有哪些?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的程序有哪些

1. 申请强制执行

一旦仲裁裁决书生效,申请人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有法院执行庭才有强制执行的权力。申请人需向法院执行庭提交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并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

2. 执行费用

根据规定,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个别地区可能要求申请人先垫付执行费用,执行完毕后再返还给申请人。

3. 查封财产

法院执行人员可以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号、车辆、厂房、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查封。因此,在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人需要尽可能提供被执行人的银行账号或其他财产的信息,以便法院执行人员能够快速进行执行。

4. 提供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强制执行申请书(可向法院索取样本并抄写一份)、身份证复印件、裁决书或判决书的复印件,以及被执行人的资产情况。

强制执行的程序和职责

强制执行法院根据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依法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一旦确定,义务人必须自动履行。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的一方称为申请人,被指定履行义务的一方称为被申请人,也称为被执行人。申请人是胜诉方,被申请人是败诉方。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执行组织,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由原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其他法律文书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在采取重大执行措施时,应当有司法警察参与。

如果被申请执行的财产或被申请人在外地,且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员无法前往执行,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托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委托函后的15日内开始执行,并且不得拒绝执行。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向委托人民法院报告执行结果。如果在30日内未能执行完毕,也应向委托人民法院报告执行情况。如果受托人民法院在收到委托函件后15日内拒绝执行,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托人民法院执行。

延伸阅读
  1. 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包括哪些
  2. 强制拆迁需要满足哪些法定条件
  3. 法院执行程序否定公司人格惹争议
  4. 被执行人被判拒不执行判决罪后怎么办
  5. 强制执行期限多长时间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执行公务致人死亡要赔偿吗
  2. 社保卡里的钱能被司法冻结吗
  3. 失信被执行人结案后多久解除
  4. 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有车吗
  5. 离职后扣押私人物品算违法吗
  6. 判决生效后两年未执行如何处理
  7. 被执行人工作单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