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审查率如何计算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7-2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会面临着很多的一些民事纠纷的行为,对此很多人都会采取诉讼的形式进行解决,那么对此由于诉讼很多人不了解其过程,程序上的问题,那么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再审审查率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审审查率的计算方法
再审审查率是指生效案件再审审查数与生效案件数之比,再乘以100%得出的百分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再审审查率 = 生效案件再审审查数 / 生效案件数 × 100%
民事诉讼中的再审和再审改判
一、提起再审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启动再审时对再审事由的审查具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个阶段的特点。在审查再审之诉是否合法阶段,法院会核查再审诉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是否遵守了再审的法定期间,当事人是否适格,是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以及是否属于不能申请再审的情形。如果审查结果认为欠缺要件,法院将不予登记立案;如果可以补正,则会给予限期补正的机会。在审查再审之诉有无阶段,审判员会审查当事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核实其再审事由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79条的规定。如果再审事由缺乏或与该条规定不一致,法院会要求当事人补正。如果当事人拒绝补正,则不予登记立案。在正式审查立案后,根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80条和181条的规定,法院会根据申请事由采取不同的审查方法,对再审事由的成立进行实质审查。根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79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包括事实认定错误和违反法定程序规定等。对于违反法定程序规定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情况,法院可以进行书面审查;对于事实认定错误的情况,法院可能需要进行听证。通过实质审查,如果再审事由成立,法院会裁定再审;如果再审事由不成立,法院会驳回申请。总之,对于提起再审的标准应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审查,以确保当事人正确行使申请再审的权利。
二、再审改判
再审案件的改判必须慎重考虑,既要维护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要准确纠正符合法定改判条件且必须纠正的生效裁判。再审改判的总原则是,确有错误的案件必须改判,没有错误的案件坚决不改,可改可不改的案件一般也不改。具体而言,对民事再审案件的改判标准可以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判断:1. 原裁判认定的案件事实有错误,导致裁判结果明显不公,且必须通过改判来纠正错误的情况。例如,再审时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推翻原审判决,或者原裁判认定案件基本事实的证据达不到证明标准或已过证明时效等。2. 原裁判适用法律有错误,导致裁判结果出现重大错误,且必须通过改判来纠正错误的情况。例如,原裁判适用了失效或尚未生效的法律,或者违反了法律关于溯及力的规定等。3. 原审具有一些特殊情况,应当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的情况。例如,不属于法院民事受案范围的案件,或者法律规定必须经过前置程序而未经过的案件等。需要注意的是,改判的机率并不是很高。根据上海法院公开的统计数据,一审案件中有约60%以上是通过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的,这部分案件无上诉权。而在选择上诉的案件中,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比例不足7%。因此,改判的机率虽然较低,但仍然存在。同时,二审阶段也有可能进行调解。再审改判与发回重审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但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与枉法裁判不同,其错误性质有所区别。近年来,一些地方法院的工作报告已不再公开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率的情况。总之,再审案件的改判机率不大,但并非不可能。具体情况因个案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