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9 更新时间:2024-08-04
根据一审法院的判决书中指定的时间计算债务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一审法院通常在判决书中规定,如果债务人未按照判决书指定的期限履行支付金钱义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罚息部分。如果该法律文书未经过二审程序而生效,则该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即为执行的内容,债务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按照该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和内容进行。
维持原判是指上级法院依照法定程序经过审理后,认为上一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并予以维护的诉讼活动。维持原判通常发生在上诉审程序(包括第二审程序、三审程序)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如果认为原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正确的,量刑也是合适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对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或者抗诉案件进行审查后,如果认为原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正确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裁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中,上级法院对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正确的,量刑也是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独任庭是由一名审判员审判简易案件的组织形式。根据法律规定,独任庭审判的案件包括:
合议庭是由三名以上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刑事、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除一部分简易案件实行独任审判外,其余的案件都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律由合议庭审判。第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和死刑复核案件全部由合议庭审判。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庭长指定,院长或庭长自己参加审判案件时担任审判长。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并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各级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设立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的委员由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审判委员会由院长主持,其主要任务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