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再审期如何救济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审判监督程序法律知识

过了再审期如何救济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1-17

 
84734
司法审判中有一个审判程序是再审监督程序,即再审,是两级审判后的审判活动,不是必经的程序,只有经特别提起才会开始,法律对再审程序是明确规定的,那如果过了再审期想提起再审该怎么办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吧。

再审程序中的救济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法院在收到再审申请书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将作出再审的裁定;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将驳回申请。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需要得到本院院长的批准。这一规定明确了再审申请审查的期限,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提高诉讼效率。

再审申请的提出时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两年内提出。如果在两年后发现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或者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当事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三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

再审程序中的证据意义

诉讼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现象,其活动基于一定的规律。诉讼活动以特定的目的为导向,以一定的主体和客体为基础进行。诉讼主体是具体执行诉讼活动的人,而诉讼客体是与诉讼相关的客观事物,存在于诉讼主体以外。诉讼主体与诉讼客体的结合,形成了诉讼活动的主要内容。适用法律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对案件真实情况的认识为前提。

案件事实的发现和认识

发现和认识案件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构成了诉讼活动的主要内容。适用法律必须先认定事实,而认定事实又必须先认识事实。然而,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是以发现案件事实为前提的。发现案件事实成为诉讼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证据在再审程序中的作用

案件事实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存在于诉讼开始之前。司法人员无法直接感知案件事实,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这个媒介必须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具有直接反映或表现已经过去的案件真实情况的内容,以便司法人员通过其内容间接认识案件事实;二是具有外在的形式,司法人员能够直接感知。在诉讼中,充当司法人员间接认识案件真实情况的媒介就是证据。证据的发现和认定是发现、认识案件真实情况的前提。因此,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整个诉讼活动围绕着证据进行。

在普通程序中,司法机关审查处理案件是通过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来进行的。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乃至推翻原裁判也是通过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来进行的。

延伸阅读
  1. 审理附带民事上诉案件的法律程序
  2. 审理再审案件的程序
  3. 二审中的补充证据
  4. 再审的生效及执行
  5. 法院超过审理期未判决的处理方式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对现行立法的质疑:再审程序的审判程序设计不合理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4.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5.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7. 申请支付令是否受合同约定管辖法院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