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6-18
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再审裁判不服的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根据民诉法209条(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同级或上一级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
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况包括: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提出申请的;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在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的。
再审裁判的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诉的时间没有限制。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诉时,应当提交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案件,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决定书、再审判决书、裁定书。申诉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如果申诉人对驳回申诉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应当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驳回或者通知不予重新审判。
再审裁判的当事人对再审不服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检察院申诉申请检察建议和抗诉。再审裁判的当事人向法院和检察院申诉的时间没有限制。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规定情形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规定情形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法院对检察院的抗诉应该在收到抗诉书后一个月内立案。再审裁判的法院决定和检察院的抗诉没有时间限制。
再审是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下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再审案件的裁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经过再审,认为原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方面正确无误的,再审法院应当作出维持原判决、裁定的判决、裁定,以维护法制的权威与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过再审,认为原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或审判程序方面存在错误的,再审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撤销原判决、裁定,并根据查明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作出新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提审或按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如果在审理中认为该案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应当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起诉。
这种裁定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人民法院提审或按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应当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二是人民法院在再审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经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