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18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一旦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同样地,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也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同样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具体而言,执行申请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期限则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期限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依法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一旦确定,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权利人称为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为被申请人,又称为被执行人。申请人是胜诉的一方,被申请人是败诉的一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有生效的判决文书作为执行的依据。对于一审判决,必须是在法定期间内无人上诉才发生法律效力,而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二是裁判文书必须具有可执行的内容,即要求裁判文书须具有能通过积极作为完成的内容。三是义务人拒绝履行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这是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前提条件。四是申请人在法定期间内提出执行申请。五是符合人民法院诉讼执行管辖的规定。
申请强制执行的文书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就是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申请书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首部,应写明“执行申请书”,按照申请人在先、被申请人在后的顺序列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正文包括请求事项、执行文书的依据以及申请执行的理由。尾部包括致送人民法院名称、申请人署名或者盖章、申请时间。申请书的附件一般包括判决书或调解书等相关材料。
为了使执行顺利进行,申请执行人有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详细情况和财产线索。附件所需材料包括被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