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回重审的案件能用简易程序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简易程序法律知识

发回重审的案件能用简易程序吗

点击数:130 更新时间:2023-09-21

 
83775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对发回重审的次数做出了限制,避免了不断上诉的循环。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回重审案件的简易程序规定

一、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

(二)发回重审的;

(三)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

(四)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

二、起诉与答辩

原告无法书写起诉状且委托他人代写起诉状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将口头起诉的内容准确记录,并将相关证据登记。记录和登记的内容应当向原告宣读,并经原告确认后签名或捺印。

当事人在起诉或答辩时应当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收件人、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并签名或捺印确认。送达地址应当写明受送达人住所地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如果受送达人有固定职业,则其从业场所可以作为送达地址。

原告起诉后,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双方当事人和证人。双方当事人到庭后,被告同意口头答辩的,人民法院可以当即开庭审理;被告要求书面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答辩状提交期限和开庭日期,并向当事人说明逾期举证和拒不到庭的法律后果。

如果人民法院无法直接送达或留置送达应诉通知书,但原告提供了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且人民法院无法确定被告送达地址,可以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如果被告拒绝提供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拒不提供送达地址的后果。如果被告仍然拒不提供,对于自然人被告,以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以工商登记或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如果因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未及时告知地址变更或拒不提供送达地址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实际接收,按照规定处理。邮寄送达的,以邮件回执上注明的退回之日为送达之日;直接送达的,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之日为送达之日。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见证。被邀请的人不愿到场见证的,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时间和地点,并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从业场所,即视为送达。

三、审理前的准备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后,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或告知双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及相关事项。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在开庭审理前应当先行调解,除案件性质和当事人实际情况不适用调解或显然没有调解必要的情况下。

四、开庭审理

开庭通知必须经当事人确认或有其他足以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证据,否则不得作为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的根据。

对于没有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当事人,审判人员应当对回避、自认、举证责任等事项进行解释或说明,并在庭审过程中适当提示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开庭时,审判人员可以归纳出争议焦点,并经当事人确认后,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无争议的,审判人员可以在听取当事人就适用法律方面的辩论意见后直接判决或裁定。

双方当事人同时请求解决简单的民事纠纷,但未协商举证期限或被告经简便方式传唤到庭的,当事人在开庭审理时要求当庭举证的,应予准许;当事人当庭举证有困难的,举证期限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一次开庭审结,除非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开庭。

书记员应当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包括审判人员关于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告知、争议焦点的概括、证据的认定和裁判的宣告等重大事项。

五、宣判与送达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除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当庭宣判的以外,应当当庭宣判。当庭宣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期间和地点以及逾期不领取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因交通不便或其他原因要求邮寄送达裁判文书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送达日期以邮件回执上注明的收到或退回之日为准。

定期宣判的案件,定期宣判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在定期宣判的日期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不影响该裁判的上诉期间计算。

六、其他

本规定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2003年12月1日以后受理的民事案件。

延伸阅读
  1. 二审:人民陪审员的参与
  2. 简易程序怎样转成普通程序
  3. 小额速裁如何转普通程序
  4. 第一审程序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5. 刑诉发回重审能用简易程序吗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特点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管辖权异议的再审申请可行性分析
  4.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5.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及其权利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