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3-12-28
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间内,当事人未提交证据,而在庭审中提出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解释理由。如果理由成立,法庭将对该证据进行质证;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可以选择不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并给予训诫或罚款。
如果法院没有指定举证期间或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当事人双方可以在法庭调查阶段自由提交证据材料。法庭将安排对证据进行质证。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未提交证据,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将不组织对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新的证据"包括以下情形:
(一) 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 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时,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时,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如果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则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如果不属于新的证据,人民法院将不予采纳。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人民法院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如果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其解释理由;如果当事人拒不解释理由或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可以选择不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并给予训诫或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