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03
在审理再审案件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合议庭应核实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何时因何案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并查明其在服刑期间是否重新犯罪、是否减刑、假释以及刑满释放等情况。
开庭审理前,合议庭应查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基本情况,并告知其享有辩护权和最后陈述权。随后,制作笔录,并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分别签名。
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应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合议庭应宣读再审决定书。根据检察院提出抗诉进行再审的案件,公诉人应宣读抗诉书。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应陈述申诉理由。
控辩双方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问题分别进行陈述。合议庭对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和确认。
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先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然后由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言。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先由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发言,然后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先由公诉人发言,然后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既有申诉又有抗诉的案件,先由公诉人发言,后由申诉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辩护人发言或发表辩护意见,然后由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辩护人发言或发表辩护意见。
在审判长许可的情况下,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互相辩论。
合议庭根据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和辩论情况,可以当庭宣布认证结果。
特别提示: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刑事自诉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判决、裁定;附带民事部分可以调解结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终审的判决、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