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1-08
仲裁机构受理商事争议并行使管辖权,依据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的管辖权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对申请人提出的仲裁申请的管辖权;
2) 对仲裁程序中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双方的管辖权。
仲裁机构是否具有合法权力取决于仲裁协议的存在以及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否是仲裁协议的订立者。这些管辖权问题通常在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机构对其仲裁申请进行立案审查的受理案件期间发生。
此外,仲裁管辖权还涉及其他问题,如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的真实性、被申请人是否是合同或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是否超出仲裁协议约定范围、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是否属于不可仲裁事项、合同的终止、失效或无效是否导致了其中的仲裁条款终止、失效或无效等。这类扩展的管辖权问题通常发生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后,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下。
当事人有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如果当事人提出的异议成立,可以排除仲裁机构的不当管辖权,真正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依法办事,创造或完善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了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为当事人提供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机会和时间是必要的。然而,也不能忽视的是,当事人可能利用提出管辖权异议来拖延仲裁程序。
为了既保证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正当权利,又将因此造成的程序拖延降到最低程度,保护另一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在仲裁立法时应该在当事人之间寻求平衡。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庭开庭前提出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至于其他有关管辖权的异议的提出期限,没有具体规定。因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1994年《仲裁法》实施后将其《仲裁规则》中的相关条款修订为:“对仲裁协议及仲裁案件管辖权的抗辩,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