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2-04
建议法院在立案阶段要求当事人以书面方式确认详细的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并明确告知其不填写、填写错误或事后变更而不以书面方式告知法院的不利法律后果。
对于自然人,可以采用直接方式将文书交给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在送达回证上应注明该签收家属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与受送达人的关系以及交由其签收的原因。
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签收人的身份证号、工作部门、联系方式,并最好加盖该法人、组织的公章或收发专用章。
在向受送达人的委托代理人送达时,必须严格查明该委托代理人是否有签收该送达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的权限,避免向无代收授权或代收授权不明的委托代理人送达文书。
采用邮寄方式送达时,应明确受送达人或其指定的代收人的确切联系地址。在寄送之后,还应注意查收送达回证或邮件回执,不能寄出后不再关注,视寄出即为送达。
采用公告方式送达时,应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能出现只要送达不能即直接公告的情况,必须是当事人下落不明或其他方式不能送达的情况。并且,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报领导审批,从严把握。
法院应主动加强与基层组织、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指派专人予以协调,着力构建系统、畅通的送达渠道。特别是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及时将通过“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文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邮政部门反馈,促使邮政部门加强对该方面业务的管理,包括专人专管、尽快送交回执、在回执上注明实际签收人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加强业务培训等,必要时法院可参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