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包括以下情况: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超过六十天的期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此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确实已经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查,如果确实属于主体不适格,人民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如果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增加诉讼请求,如果该请求与劳动争议有不可分性,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如果属于独立的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都起诉给同一人民法院,先起诉的一方为原告。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如果当事人双方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如果用人单位合并,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如果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如果分立后的单位不明确承受劳动权利义务,分立后的单位都为当事人。
如果原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将新用人单位列为第三人。如果原用人单位以新用人单位侵权为由起诉,可以将劳动者列为第三人。如果原用人单位以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起诉,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列为共同被告。
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有错误,人民法院可以判决予以撤销。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培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如果给付数额不当,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变更。
如果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可以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标准可以参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以支付赔偿金:
如果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人民法院应当支持。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在此情况下不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裁决对提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如果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