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 规范工伤保险行政案件审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 规范工伤保险行政案件审理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2-14

 
82569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今天(20日)出台,《规定》共10个条文,将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

工伤认定中的用人单位责任

确定用人单位

根据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如果职工只有一个工作单位,那么这个单位将承担责任。然而,现实中存在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具体由哪个单位承担责任的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对双重劳动关系、派遣、指派、转包和挂靠关系等五类常见的比较特殊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主体进行了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担责。-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担责。- 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担责。- 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担责。- 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担责。

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在工伤认定中,"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最核心的问题。《规定》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工作原因"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履行工作职责、是否受用人单位指派、是否与工作职责有关、是否基于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因素。- 对于"工作时间"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工作场所"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涉及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在此基础上,《规定》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的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 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 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 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都应该认定为工伤。

因工外出期间

"因工外出期间"属于"工作时间"的一种特殊情形。《规定》列举了三种认定工伤的情形:- 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 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只要不属于职工从事与工作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开会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的,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工伤。

上下班途中

《规定》将"上下班途中"分为四种情形:-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社会情理以及变化后的社会及社会观念,这样的规定重新审视了"上下班途中",将一些有争议但又符合社会发展的情形纳入"上下班途中"范畴。同时,这些规定也力求在列举情形中揭示"上下班途中"的基本内涵,从而指导统一适用法律。
延伸阅读
  1.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2. 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多久受理
  3. 实现担保物权起诉状
  4. 特别程序可以再审吗
  5.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

劳动法规热门知识

  1. 高速公路收费员哺乳期要夜班合法吗
  2. 员工工作三天辞退有工资吗
  3. 公司违规查出乙肝如何赔偿
  4. 午休算是工作时间吗
  5. 履行劳动法私企能例外吗
  6. 出席劳动模范大会公司正常发放工资吗
  7. 因老板原因耽误项目扣员工奖金合法吗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