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4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刑事案件二审是否可以不开庭审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根据第三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下列情况应当开庭审理:
如果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并且这些异议可能会影响定罪量刑,那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开庭审理。
如果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并且立即执行,而同案的其他被告人提出上诉,那么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该案件。
如果人民检察院对一审判决不服并提出抗诉,那么该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其他案件也应当开庭审理,具体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并且立即执行,但没有提出上诉,而同案的其他被告人提出了上诉,那么第二审人民法院仍然应当开庭审理该案件。
另外,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上诉案件,虽然不属于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但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应当开庭审理。也就是说,如果具备一定条件,那么可以开庭审理该案件;如果条件不具备,那么可以不开庭审理。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规定,建议被告或者辩护律师在上诉时尽量从一审的事实和证据方面提出异议,以影响定罪量刑,并争取二审能够开庭审理。这样做可以为二审改判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