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03
根据法律规定,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青少年工人则是指超过上述定义的儿童年龄但不满十八岁的工人。公司应该建立并执行旨在推广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并采取具体方法杜绝在工作时间使用童工或青少年工人。
对于童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虽然不属于工伤认定范围,但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确认。对于童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赔偿纠纷,建议首先进行自行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途径解决。
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虽然童工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如果在履行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伤害,为更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事故赔偿纠纷则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而非一般民事案件处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童工或童工的直系亲属与单位发生赔偿数额争议时,应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为进一步明确非法用工单位发生事故伤害赔偿纠纷的处理途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还专门发布了相关审理意见。
对于属于工伤的情况,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并在医疗终结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具体赔偿问题可咨询司法鉴定机构,以其出具的司法鉴定报告为准。如有协商不了的情况,可通过劳动仲裁处理。
个别国营企业违反法律法规,非法招收未满16岁的儿童从事手工操作或简单机械操作。虽然国营企业招收童工并不普遍,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一些私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将童工视为易管理且剩余价值高的廉价劳动力,大量非法雇用童工。这种恶劣的劳动环境和长时间的繁重劳动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私营企业招收童工较为普遍,涉及的行业和地区也较多,甚至在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也存在招收童工的现象。
一些家庭开办小手工作坊、经营小商店或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将未成年子女作为劳动力使用,违反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种个体性的童商、童农等童工形式在贫困落后地区数量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其中包括很多未成年人。他们有的与父母一起经商、务工,有的独自漂流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劳动,如在小饭馆打工、在市民家中当保姆或在工地上当小工。这些孩子承担了本应由成年人承担的沉重劳动。
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民急切盼望富裕起来的心理,将未成年的儿童带入城市,强迫他们从事手工洗车、卖花、夜市卖唱等劳动。这些童工每天劳动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严重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一些城市,这种被控制、被奴役的童工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