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必须依照法律定罪处刑,而非犯罪行为则不得定罪处刑。犯罪行为包括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分裂国家、颠覆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然而,如果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不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在法律禁止的行为中,可以将其分为刑事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其中并不存在民事犯罪的概念。刑事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外国人还可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和法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而如果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权益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刑事犯罪与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