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09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书面形式,那么,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及其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有固定期限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具体的期限,如1年、3年等。无固定期限的合同是指合同期限没有具体的时间约定,只约定了终止合同的条件。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是指在劳务合同中,劳动合同的期限与劳务合同的解除或终止相一致。在协商选择合同期限时,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约定。
2、工作内容
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条款可以约定工作数量、质量和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等内容。双方可以约定较宽泛的岗位概念,也可以签订短期岗位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此外,还可以约定变更岗位条款的条件等。合理约定工作内容条款可以避免由于变更岗位条款协商不一致而引发的争议。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条款可以约定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规定,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以及为不同岗位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和工作的必要条件等。
4、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条款可以约定劳动者的标准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等。
5、劳动纪律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纪律条款应将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约定进来。可以采取将内部规章制度印制成册,作为合同附件的形式加以简要约定。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中的终止条件条款一般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为这类合同没有固定的终止时间。但其他期限种类的合同也可以约定终止条件。双方当事人不得将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约定为终止合同的条件,以避免出现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改为终止合同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一般约定两种形式:一是一方违约赔偿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在约定违约金时,应考虑到职工一方的承受能力,避免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形。违约指的是严重违约,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如职工违约离职或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
劳动合同中的担保条款约定是否合法
劳动合同中的保证金条款是指劳动者在缔结劳动合同之前或缔结劳动合同时向用人单位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产作为担保,如果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出现特定的违约或解约情形,该金钱或财产将不予退还的合同条款。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直接管理,听从用人单位的安排,劳动者的工作实质上代表了用人单位的经营活动。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担保条款,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将经营风险转移到了劳动者身上,用人单位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而劳动者作为担保人,则承担了不合理的风险,这违反了公平原则。此外,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担保条款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获得工作机会,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承担不合理的风险,这并不是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由于用人单位通常处于强势地位,往往会借助自身的优势地位,要求劳动者约定担保条款,这明显违反了公平原则。因此,我国法律禁止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担保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