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23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的认定和伤残等级的鉴定需要经过两个程序和两个部门的完成。
1. 工伤的认定
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劳动能力鉴定
在工伤认定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根据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所在单位。
工伤的等级必须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确定。尽管根据参考标准初步判断为七至十级,但不能直接作为依据产生效力。因此,为准确确定工伤等级,需要通过鉴定程序进行确认。
工伤期间的医疗费用必须支付。其他待遇和赔偿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条款执行。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后,如果经过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如果在索赔过程中用人单位不履行合法要求,可以先依法与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功,只能通过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不收费)。根据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索赔。如果用人单位仍不赔偿,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