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法律知识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10-02

 
79743
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治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并定期复查伤残状况。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按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66)(以下简称评残标准),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治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并定期复查伤残状况。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评残标准的适用

根据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66),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进行等级鉴定,评估其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

劳动能力等级

根据评残标准,一级至四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伤残待遇和安置

伤残待遇的确定和工伤职工的安置主要依据评定的伤残等级。

劳动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省、地(市)、县(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由当地劳动、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主管人员组成。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劳动鉴定的日常工作。

鉴定机构和人员的条件

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金组进行伤残等级和护理等级鉴定。也可以设立劳动鉴定检查中心来开展鉴定工作。

劳动鉴定人员的专业要求

劳动鉴定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伤评残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工伤保险政策法规。

医生的资格要求

劳动鉴定委员会聘请参加鉴定的医生应具有中级以上医学技术职称,并由该委员会发给聘书。

鉴定程序和要求

劳动鉴定人员在进行劳动鉴定时,应全面了解被鉴定人情况,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政策法规和评残标准,客观公正地作出鉴定结论。劳动鉴定人员应遵守回避制度。
延伸阅读
  1. 病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 个人申请工伤鉴定的归属问题
  3.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
  4. 工伤伤残鉴定费用的确定
  5.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2. 右手指骨远端骨折的工伤鉴定及评级标准
  3.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4.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5.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6.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7. 工伤鉴定标准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