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程序法律知识

工伤认定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24

 
78706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工作的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申请材料的完整性检查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表》后,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查。如果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场或在15个工作日内下达《工伤认定补正材料通知书》。如果决定受理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下达《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用人单位、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如果决定不予受理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下达《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的诉权。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后,应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受送达人或代收人应签收后寄回。

二、证据调查核实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如果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填写《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并送达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证据。如果特殊情况下不能按时提供证据,用人单位应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延期举证的申请,是否准许延期,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决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三、工伤认定决定的制作和送达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后,应制作《工伤认定决定书》,并在20个工作日内分别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受伤害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以及用人单位,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应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

四、工伤认定证的核发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达到1—10级伤残者,由负责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工伤证》,并交由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保存。

延伸阅读
  1.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2. 伤残签定评残所需的必要资料
  3. 工伤性质争议的解决办法
  4.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
  5. 个体经营者员工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处理

工伤认定热门知识

  1.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
  2. 办理工伤认定所需的必备材料
  3. 原告王XX与被告宝鸡某路桥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
  4.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单位及特殊情况
  5.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6. 工伤鉴定后还能做工伤康复治疗吗
  7. 有工伤认定但未做伤残鉴定怎么赔偿
工伤认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