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2-17
根据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工伤。而2010年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则规定,在上下班途中,职工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情况下,也应被认定为工伤。新规定在事故方面扩大了工伤认定的范围,考虑到了电动自行车事故的增加以及职工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客运轮渡、火车上下班的情况。这样的修改是为了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纳入工伤认定范围。
此外,对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乘坐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的事故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目前仍存在争议。根据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上下班途中的飞机事故不被认定为工伤。然而,随着异地居住和工作的增加,职工往往会在周末乘坐飞机回家,这增加了在乘坐飞机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不认定这种情况为工伤是不合理的,因为飞机事故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事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可以参照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将这种情况下的事故认定为工伤。
此外,根据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工伤。然而,这种规定存在合理性问题。在实践中,有很多职工在夜晚加班后遭受其他事故伤害的情况,如果不将其认定为工伤,这对职工是不公平的。例如,步行时不慎被高空堕物伤害、道路不平整等因素导致的非机动车事故伤害,或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第三人抢劫、暴力伤害等。因此,是否可以将一些类似情况,即使不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但与其类似的情形,根据类推的方式认定为工伤,是值得考虑的。
关于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上下班途中事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规定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是是否可以有针对性地限制该规定。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8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导致受伤、致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工伤。该规定将“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作为上下班途中事故认定工伤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2003年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工伤。这一规定不仅取消了“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的要求,也取消了“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关于“职工本人责任是否还是认定工伤的条件之一”的争议产生。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7条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条款的规定,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限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包括特别法的规定,违反交通管理行为明显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应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其行为应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予认定工伤或视为工伤。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观点难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