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6
事业单位人员的每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在平时发放,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则在年终时一次性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而不是奖金。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体水平,科学设定当地事业单位本年度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前平均津贴补贴水平低于当地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的,可将其调整至控制线。对超过控制线且经费来源符合有关财务规定的,经单位主管部门申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批,超过部分可予以保留。
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是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和物价水平等多种因素确定的,并不是确定后就一成不变。各地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分类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每年定期核定本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
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主管部门核定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原则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当年不作调整。但如果出现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必须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