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补偿金怎样计算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2-04
如果劳动者从单位里面离职,遇到单位不公平或是不合理的对待,在这时候就可以要求单位给自己相应的经济补偿。在这时候很多人会关心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跟要求,那么,离职补偿金怎样计算?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及标准
1. 工作年限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国家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即使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会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例如,劳动者甲自2008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签订了多份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2008年算起,共计四年。除非已经支付经济补偿,否则工作年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延续了以往的做法。根据劳动部于1994年12月3日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情况,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情况下,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计算基数
在计算经济补偿时,每满一年工作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关于一个月工资的计算基数,劳动合同法规定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样的规定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保持制度的延续性,对原有规定进行适当修改。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然而,该规定在不同情形下对月平均工资有不同的定义,这使得劳动者难以掌握。为了便于操作和一目了然,劳动合同法统一规定了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其次,考虑到公平性和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平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某些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较长,初始工资可能远低于最后的工资,同时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最近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此外,该规定也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应与其工资收入相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受市场规律调节,某一地区的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规定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或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将对用人单位造成明显不公平。
4. 计算封顶
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有意见认为高端劳动者工资收入较高,谈判能力较强,不总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完全适用经济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担太重,也无法体现经济补偿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劳动合同法对高端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部分做出了一定限制。具体而言,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且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为了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经济补偿。如果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