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03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单位以各种借口不受理或不批准劳动者的辞职申请,导致劳动者不得不愤而离职。然而,单位却以劳动者未依法离职造成损失为由,拒绝支付最后的工资等待遇,给劳动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辞职并不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批准。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了劳动者无限制辞职的权利。无论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主动辞职,还是根据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而辞职,劳动者都不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批准。
然而,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并不意味着辞职没有任何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提前30天主动辞职时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只需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不用书面形式。
在以下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被迫情形,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如果劳动者是基于个人原因辞职,则没有资格获得经济补偿。
(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支付劳动者工资,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自2008年起),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5)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6)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7)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8)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9) 其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