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招商引资未如约取得土地能否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2-16
案情简介:招商引资未能取得土地
背景
2011年1月18日,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甲方)与某公司(乙方)签订了一份《用地补偿协议》。该协议规定了用地面积、补偿标准及付款方式等内容。
协议内容
根据协议,乙方需要使用40亩土地,位于某地工业集中区内。甲方将按每亩3.5万元的价格支付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土地补偿、劳力安置、青苗及地上附属物等费用。乙方需在2011年1月20日前向某地财政局支付140万元征地前期费用,用于青苗和附属物等相关补偿。乙方还需承担土地征收、供地及登记涉及的相关税费。甲方负责协助乙方办理土地、规划等手续,并安排土地供应指标。乙方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三年内不得转让土地。
支付情况
协议签订后,某公司于2011年1月24日向某地财政局支付了105万元补偿款。该款项被某地政府用于发放给被征土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然而,某公司未能如约取得涉案土地,导致某地政府于2014年12月12日将105万元返还给某公司。
法院判决:赔偿利息损失
判决理由
法院认为,《用地补偿协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属于无效协议。
赔偿责任
由于某地政府已经返还了105万元补偿款,因此某公司因无效合同所造成的损失为补偿款被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根据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标准,该利息损失为261146元(以105万元为基数,自2011年1月24日起按照年利率6.4%计算至2014年12月12日)。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对于某地工业园区无权对涉案建设用地进行出让应当是明知的。因此,某公司和某地工业园区对于该协议的无效都存在过错,且过错程度相当。双方应按照各自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责任。
判决结果
综上,某公司和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用地补偿协议》为无效协议,且双方过错程度相当。因此,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应赔偿某公司因协议无效所造成的损失130573元(261146元的50%)。由于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是某地政府设立的非法人单位,相应的民事责任应由某地政府承担。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律师说法:赔偿经济损失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应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或没有必要返还,则应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在本案中,某公司与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用地补偿协议》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属于无效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应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并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某公司因该无效合同所造成的损失为支付105万元补偿款期间的利息损失。然而,由于某公司对于《用地补偿协议》的无效存在过错,因此某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应按照其过错程度承担50%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