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知识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5-01-03

 
77103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争议是经常出现的,而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者可以通过比较多的途径解决,解决劳动争议对维护劳动者利益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内容

一、协商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步是协商。当劳动争议发生,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应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协商是最常见且双方容易接受的解决方式。对于工伤待遇争议中较为缓和的矛盾,通常采用协商的程序进行解决。对于工伤职工来说,尤其要注意使用协商方式解决纠纷,因为他们通常还需要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如果过分强调诉讼解决问题,可能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对用人单位作出不恰当的妥协,而是强调协商是双方最容易接受且效果最好的方式。

二、调解

调解是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调解并非必经程序。然而,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却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希望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三、仲裁

当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书后的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为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对于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仲裁委员会批准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需要强调的是,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四、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院长批准延长。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

劳动争议的类型

劳动争议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人数的不同,劳动争议可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而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且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

2.根据劳动争议的内容

劳动争议可根据争议的内容进行划分,包括因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职工辞职、自动离职以及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3.国内劳动争议和涉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国籍进行划分,包括国内劳动争议和涉外劳动争议。国内劳动争议是指中国的用人单位与具有中国国籍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涉外劳动争议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劳动争议,包括中国在国(境)外设立的机构与中国派往该机构工作的人员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延伸阅读
  1. 劳动者赔偿责任及扣除工资处理的区别
  2. 女职工签劳务合同是否享受保护
  3.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4. 保姆与雇主的法律关系
  5. 招用童工的行为有哪些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劳动争议过了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2. 包工头已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
  3. 劳动仲裁程序的办理步骤
  4. 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5. 劳动纠纷律师的收费方式
  6. 公司承诺的年终奖不发怎么办
  7. 律师解答:公司违约应支付赔偿金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