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29
被告张-平曾任原告**大酒店聘用的酒店部门经理。在任职期间,被告代销了一些消费卡,其中有部分卡未能结清账款。此外,被告还在五张消费单上签名承诺将其记入账务往来。由于发生矛盾,双方未能结清账目。原告催促被告结账,但被告未采取行动。因此,原告解除了与被告的劳动合同关系。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代销的消费卡部分账款20万元以及五张消费单的消费额5000元。
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本案涉及两种法律关系。一方面,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就消费卡销售款项部分产生了纠纷。然而,该纠纷未能结清账目,也未经过劳动部门仲裁,因此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另一方面,被告在消费单上签字的5000元是基于双方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法院可以处理该纠纷。然而,在具体处理程序上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适用判决的形式来处理。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5000元消费额的诉讼请求,但驳回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消费卡部分20万元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原告和被告之间的消费卡纠纷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范围,且是本案诉讼请求的主要部分。尽管双方的消费欠款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法院可以审理,但该部分纠纷仅占很小的比例。根据主体诉讼请求来界定本案的处理方式,应裁定驳回原告的所有起诉。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当裁定驳回原告关于消费卡部分20万元的起诉。待裁定生效后,再以判决的形式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5000元的诉讼请求。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一般情况下,一个案件只能基于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产生纠纷。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往往在解决双方矛盾时,将所有纠纷一并起诉,或认为双方实际上只存在一个法律关系,将所有纠纷都包括在一个诉状中。由于法院在立案审查时可能因诉状陈述简单或无法看出多种法律关系的合并等原因,而予以受理。然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操作的问题。
首先,需要区分程序法和实体法的问题。驳回起诉是指法院根据程序法的规定,在已立案但尚未审结的案件中,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拒绝原告的起诉。它主要针对不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起诉,通过裁定的形式解决程序法上的当事人诉权问题。驳回诉讼请求是指法院以判决的形式拒绝当事人对对方提出的实体权利要求,因为当事人的实体要求没有正当理由和法律依据,包括驳回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这实际上是否定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评价。驳回起诉适用于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而驳回诉讼请求适用于各种实体法律和法规。
在本案中,原告就与被告之间关于消费卡部分的纠纷起诉,因为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双方未能结清账目,也未经过劳动部门仲裁。根据法律规定,该纠纷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围,因此,原告实际上没有诉权。如果原告单独起诉该部分纠纷,则应从程序上驳回起诉,法院不应实体审理该部分纠纷。而双方关于消费单上签字的5000元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原告主张有据,被告应支付原告5000元消费款。
其次,需要解决同一案件中包含多种法律关系的处理问题。通常情况下,一个案件只涉及一个法律关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践中往往存在多种法律关系。
根据第一种意见,法院实际上通过程序法从实体上消除了原告的胜诉权,而非原告的起诉权。这种处理方式在逻辑上比较混乱。如果原告单独起诉该部分纠纷,应驳回原告起诉。如果原告上诉并被二审维持,那么在适当的时机,原告仍然可以起诉,仍然有可能胜诉。如果采用判决来驳回原告就消费卡纠纷部分的诉讼请求,可能会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原告难以再次起诉,实际上法院在实体上消除了原告的胜诉权,违反了程序和实体的公平正义。
根据第二种意见,原告就消费欠费部分的诉权被非法剥夺,该部分纠纷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法院应予以审理。然而,由于与其他法律关系混淆,剥夺该部分诉权不太合理。根据第三种意见,原告可以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同时保障被告的合法权益。法院驳回起诉是基于原告暂时不享有诉权的消费卡纠纷,并与另一部分诉求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法院应根据法律裁定驳回起诉,如果原告对此有异议,可以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提起上诉。这种做法能够使原告充分行使救济措施。待裁定生效后,对双方关于消费欠款进行实体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裁定中是否列明相关诉讼费的承担。对于该部分诉讼请求,原告已经支付了相关诉讼费,因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所以应裁定驳回起诉。其次,审限问题。作为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都有相应的审限。在本案中,如果先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应在审限中扣除上诉期间和二审审理期间,以防超过审限。最后,裁定和判决的时间。有人认为,可以在开庭审理后一并发出裁定和判决,但这可能会导致上诉期限和法律文书生效方面的矛盾。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天,而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天。如果一方只对裁定或判决书上诉,另一方是否可以对未上诉的判决书提出申请执行。因此,最合适的做法是先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待裁定生效后再对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实体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