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并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
作为案件的裁判者,法院应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即无原告则无法官。中国审判方式改革后,法院对证据的调取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恒定为行政主体,且由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被告无法提供证据,则应承担败诉风险。虽然法院有调取证据的权利,但没有举证的义务。
一、依职权调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情形包括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以及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
二、应申请调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特定证据材料,包括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以及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然而,人民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不仅不能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其自身也不能再进行调查取证。事后取得的证据,并不能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当时的合法性。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