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经济性裁员怎样理解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3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裁员制度普及的今天,为了企业的健康未定发展,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关于中经济性裁员的相关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应的法律条文与知识,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劳动法中的经济性裁员解析
一、裁员的实质要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理解,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出于经营方面考虑而进行的一种方式。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四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这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劳动法对经济性裁员的实质性条件进行了放宽,符合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本意。
二、裁员的程序要件
企业在进行裁员时,除了要满足实质要件外,还需要遵循相应的程序。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部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其次,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然后,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接着,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最后,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加强了工会的干预力度,强化了工会的协调、维权功能,并赋予了劳动行政部门监督企业裁员的法定权。
三、裁减人员的优先留用与重新招用时的优先录用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进行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本单位订立的、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劳动者。这三类优先留用的劳动者之间并没有优先顺序,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留用。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员后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时,应当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如果被裁减的职工在6个月内又被原单位重新录用,其工作年限应当连续计算为本单位工作时间。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强调了用人单位通知被裁减人员的义务,以保障被裁减人员的优先就业权利。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被裁减劳动者的利益,防止用人单位以经济性裁员为借口随意裁减劳动者,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