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30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
二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5%。
三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0%。
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
当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的《关于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收费标准的通知》,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的收费标准如下:
自治区鉴定:每人每次收费300元。
地、市级鉴定:每人每次收费250元。
县(市)级鉴定:每人每次收费200元。
收费对象为申请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的单位和个人,收费主体为市劳动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四种认定情形。根据该规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以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的情形为“上下班途中”:
1.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