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关系原因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解除劳动关系法律知识

解除劳动关系原因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7-22

 
74686

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法》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无需履行未完成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追究责任。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是指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终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25条,用人单位在非过失性辞退情况下,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三)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协商无法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

3、裁员和辞职

若用人单位面临破产、法定整顿期间或经营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被裁员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法》第27条对此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富余人员辞职按国务院相关规定是允许的,同样也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4、用人单位过错

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规定,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况:(一)在试用期内;(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根据《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关系自然解除。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开除怎么办

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破坏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及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并且屡教不改的职工,根据法律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最严厉处分。如果受到开除处分的职工对处分不服,并与企业发生争议,就称为开除争议。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开除争议时,应主要看企业最终处理结果,而不是看其处理的原因。用人单位开除职工的原因和依据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职工违反纪律,有的是因为职工破坏了企业规章(包括分房规定、计划生育规定等),有的是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的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还有的是依据企业规章。无论用人单位以何种理由、何种依据,只要对职工实施了开除处分,就涉及职工最大的劳动权利。职工对开除处分不服并引发争议,就属于开除争议。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只要争议当事人提出申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受理,不得以开除的原因、依据不当或受理后很难处理作为不予受理的理由。目前我国处理开除争议主要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包括《企业职工奖惩暂行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等。此外,企业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也可以作为处理依据。
延伸阅读
  1. 一、辞退员工的补偿确定条件
  2.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所得税征免规定
  3. 辞职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4. 在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处理方式
  5.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式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哺乳期内被调岗的合法性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