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转移劳动关系,有哪些风险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怎么样转移劳动关系,有哪些风险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08

 
73507
现在很多大型公司企业都会与其他的公司企业形成一种裙带关系,所以难免会涉及到公司工作人员的变动,这种变动不是短期一天两天的改变工作场所,而是长期、稳定的变更,所以自然会涉及到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等的变更和转移问题,那么怎么样转移劳动关系,有哪些风险?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查询到的有关内容。

一、劳动关系转移的法律程序

1. 劳动人事关系转移

(1) 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取得解除证明作为调档凭证。

(2) 新单位出具调档函或接收函,明确在该单位就业,需要转移人事档案或户口,并详细注明转移地址。若新单位没有人事代理权,需要前往人事局盖章,同时携带单位接收函、劳动合同和介绍信。

(3) 若新单位具有人事代理权,只需携带调档函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前往原单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4) 完成档案转移后,将档案存储备案。

2. 社会养老保险转移

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如下:

(1) 参保人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进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2)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向参保人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 参保人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同意接收函后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4)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手续,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二、劳动关系转移的法律风险

员工关系转移已逐渐成为常见现象。员工关系转移是指将员工的劳动关系从原用人单位转移到新用人单位,需要原用人单位、新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签署三方协议,解除员工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与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员工关系转移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业务合作单位的要求、公司业务调整,甚至为了公司上市进行组织拆分等。

在员工关系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通常较多,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本文案例中的企业在员工关系转移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正因为企业在前期工作上做得到位,才只产生了一起劳动争议,相对而言,企业付出的成本较小。若企业从一开始就处理不当,可能面临大规模的诉讼,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员工关系转移。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
  3. 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
  4.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5. 转劳动关系异地工作的保障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身体受到一般伤害的赔偿项目
  2.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3.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工作经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珠海市劳动合同范本
  2. 昆明市劳动合同范本
  3. 福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4. 技术岗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