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2-27
根据中国航协《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不正常航班承运人服务和补偿规范(试行)》,航班延误、取消由承运人原因造成时,航空公司应承担客票的退、改、签费用。若延误时间超过4小时,航空公司还需提供休息场所,并提供购票折扣、里程等值补偿或现金补偿。
承运人原因指航班计划、机务原因、航班调配、运输服务、机组等原因。对于由承运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应进行经济补偿。
非承运人原因包括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旅客或公共安全等原因。这些原因不列入经济补偿范畴。
不同航空公司对于承运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取消补偿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目前,部分航空公司的补偿标准如下:
航班晚点4小时以上,航空公司应安排休息场所。在原预定航班离站时间后4-8小时(含8小时)内成行,航空公司除了提供休息场所外,还需向旅客提供价值300-450元的购票折扣、里程或其他等值补偿,或直接补偿人民币200元(也有直接补偿人民币300-400元的)。在8小时以后成行的,航空公司除了提供休息场所外,还需向旅客提供价值450元购票折扣、里程或其他等值补偿,或直接补偿人民币300-450元。
1993年,我国民用航空总局(1993)110号文件规定,航班不正常时,航空公司或机场应及时通知旅客,并向旅客表示道歉。航班延误两小时以上,航空公司或机场应提供饮料;正值用餐时间,应提供餐食;延误4小时以上,应妥善安排旅客休息,并提供符合当地中等水平的膳食标准。
2004年6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标准分为两个阶段:延误4小时以上、8小时以内;延误超过8小时以上。对于这两种情况,航空公司应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方式可以通过现金、购票折扣和返还里程等方式实施。
二、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新的延误,经济补偿一般不在机场现场进行,航空公司可以采用登记、信函等方式进行。同时,机场应制止旅客在航班延误后采取影响航班正常飞行的“罢乘”、“占机”等行为。
然而,这些指导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只是民航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尝试。指导意见相对中立,既不偏向航空运输企业,也不偏向消费者,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一种探索。实际上,确定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并不容易,航空公司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偿。我国在处理航班延误问题时应采取何种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此问题的长期有效监督和宏观管理,出台的规定或指导意见可能涉及的面太窄,往往只关注一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媒体对民航总局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了广泛报道,过度关注旅客的索赔权问题,却忽略了旅客的其他两项重要权利-知情权和选择权。这种情况对长期处理延误问题并不有益。处理延误的关键是了解发生了什么,并尽快完成旅行,而补偿应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