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04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工资是雇主依据法律、行业规定或与员工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员工劳动所得的报酬。对于工作时间不满一个月的情况,应根据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工资。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规定,月计薪天数按照21.75天计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时,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情况,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具体的发薪日期是双方约定的,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规定。只要单位每月支付一次工资,无论是当月还是上月的工资,都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单位一再拖延支付工资,就会构成拖欠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应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当劳动者面临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并要求用人单位给予50%至100%的补偿(参见《劳动合同法》85条)。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并请求干预和查处,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裁决工厂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但需注意,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双方冲突,劳动者还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工厂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