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法律知识

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8-01

 
71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中间人佣金,必须如实入帐。”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阅读愉快!

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一、商业贿赂的定义和特征

商业贿赂是指在商品交易活动中,为了获取交易机会,特别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经营者采用给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商业贿赂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主体:从事商品交易的经营者,既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

2. 行为方式:通过秘密地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收买。

3. 主观意图:是故意和自愿的行为。

4. 贿赂对象:交易相对人或对交易的成交具有决定作用和重大影响的人。

5. 贿赂形式:除金钱回扣外,还可以包括提供出国考察、免费旅游或度假、房屋装修、高档宴请、色情服务、赠送礼品等。

6. 目的:通过贿赂来销售或购买商品,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惠条件,获取不正当竞争利益。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公平竞争,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商业贿赂的存在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公务员中的个人腐败、贪污受贿提供了土壤,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回扣的定义和特征

回扣是指经营者为了不正当获取利益和优惠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向对方或有关人员暗中提供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退还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帐外暗中给予和收受”。回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交易双方:回扣发生在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支付方可以是卖方或买方。

2. 支付方式:回扣是在帐外暗中支付的,给予方和收受方都不入账。

3. 形式:回扣的形式可以是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退还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4. 目的:回扣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例如高价出售商品、推销伪劣产品、引诱对方签订交易合同等不公平的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社交软件上的网络图片侵权问题
  2. 我加盟一家店,自己高仿又开了一家算侵权吗
  3.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4.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怎么处罚
  5. 混淆行为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消费者保护在竞争法立法目的中的体现
  2. 骗进传销属于诈骗吗
  3. 卖房者虚假宣传怎么处理
  4. 传销诈骗罪100万会被罚款多少
  5.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6.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承担什么责任
  7. 传销怎么判刑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